中医理疗:针灸
添加时间:2014.03.16
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作用: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科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调和阴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扶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适应症
神经及精神系统病症: 中风、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神经衰弱、癔病、癫痫、肋间神经痛、精神分裂症、外伤性截瘫、臂丛神经痛、外周性神经损伤、头痛。
呼吸系统病症: 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
消化系统病症: 胃下垂、消化性溃疡、腹泻、急慢性胃炎、神经性呕吐、便秘、胃肠神经官能症、膈肌痉挛、胃酸过多症、急性肠胃炎、慢性肠炎、贲门痉挛、细菌性痢疾。
妇科病症: 痛经、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子宫肌瘤、不孕症、盆腔炎。
循环系统病症: 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
皮肤科病症: 荨麻疹、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
内分泌系统病症: 单纯性甲状腺肿、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
骨关节和肌肉结缔组织病症: 颈椎病 、类风湿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 、腰痛、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急性腰扭伤。
五官科病症: 慢性鼻炎、咽炎、结膜炎、鼻出血、牙痛、神经性耳聋、神经性耳鸣、耳源性眩晕、视神经萎缩。
泌尿生殖系统病症: 阳萎、前列腺炎、慢性肾炎。
儿科病症: 小儿遗尿病、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外科病症: 胆石症、肠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