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中医分型
风湿病在中医上属于“痹证”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当人体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过度劳累、肌肤毛孔疏松时,湿、寒、风、燥、热五邪便乘虚而入,患者可出现肢体关节疼痛、酸麻重着甚至活动障碍形成“痹证”,具体分型如下:
1、着痹:以感受湿邪为主,湿邪留滞于肢体、关节、肌肤之间而引起,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肿胀,酸沉重着疼痛,麻木不仁。脾主湿,而湿性黏滞易阻气机,所以多见脾不运湿之症且伴周身困重,表现为肿、胀、沉重感、痛。患者常出现嗜卧,胸闷,纳呆等症状。
2、痛痹:多因阳气不足感受寒邪而致,主要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剧烈,得热则缓,痛处固定,日轻夜重,严重者关节不能屈伸,阴冷天关节冷疼感加重等。表现为局部肿、痛。寒主收引,其性凝滞,所以还出现恶寒、肢体拘挛、脉弦紧等。
3、行痹:风寒湿邪合侵且以风气偏盛的痹症,多侵犯肌肤、关节、经络。“风为阳邪,上先受之”,所以多发于上肢、肩背等处,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伴有四肢关节炎肌肉酸楚,呈游走性疼痛,部位不定,还出现恶风表现。